找到相关内容378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法藏《大乘起信论义记》及元晓与见登的相关述记关于一心开二门的阐释

    阐释了见登在此一论题的贡献。第四节探讨如来藏说的如来藏三义的两种基本思想模型,一者在三义之中强调隐覆藏义,融合了唯识思想强调如来藏于因位之中是隐覆藏,二者则是站在果位果德的立场来论述如来藏三义,本文在...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5951874.html
  • 佛光教科书:《菩萨行证》(1)

    无厌倦,如云广布无不及。法云地,依无漏智,一切业惑悉得解脱,与真如理相应。堪受诸佛大法云雨,具佛十力自在,果德圆满,以法身为云,普周一切众生,令住一切智道。   发菩提心修学菩萨道经历此十信、十住、十...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0151960.html
  • 初级学佛讲义

    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定能成就如释尊之果德,福慧圆满,普化群生。 【习 题】   一、世尊于菩提树下大彻大悟,其上半夜、中半夜、下半夜各悟得何理?   二、简释释迦牟尼佛之义?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1151983.html
  • 净土宗义探讨序言——关于净土本愿法门与二力法门(1)

    觉阿弥陀,法王善住持”故。一入大海,便与大海同一深广,一味大咸,本愿念佛人一生报土则与弥陀同体光寿,果德涅槃,有何事更喜于此事!敢不顶戴佛恩,归命投诚乎!  三、 问:本愿念佛叫人可以胡作...

    释圣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13852192.html
  • 净土信仰论之研究: 世亲、昙鸾与亲鸾之回向思想

    在果位的佛智具在因位的这种有功德性就告成立了。众生的信,使得佛性的果德在如来藏的因位能发生其功德,而此就是如来藏说的信仰行动之所以成立之“可能”(有能)。以信为场所,我们可以自觉到:信仰对象的佛和信仰...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1252273.html
  • 从佛教的大利性谈它的科学性

    理论上之至极,道德上之至善,内容上之包罗万象,适用性上之知行合一,果德上之超生脱死,故所以尽管世人对佛教有误解而蒙上尘垢,都能在流布过程中不断被拂去,使它那灿烂光辉始终炳然历史。  总之,我们必须正确...

    喻汉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5252321.html
  • 论《普门品》中观世音菩萨对众生的应许

    --------------------------------------------- 一、【前言】   《普门品》是观音信仰与思想的主要经典,由内容来看是菩萨果德应现,说明菩萨如何救度众生...

    大参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55154024.html
  • 如来藏说与唯识思想的交涉

    显体分第三中三因品第一>的“应得因”的三种佛性之第三环节 [20] ,“至得”是强调瑜伽行的实践论,因中之智境一如的瑜伽实践就含有如来果德的经由实修而能分分至得,《佛性论》以此将“智境一如”的瑜伽学,...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12954328.html
  • 《肇论》略释

    ,经百劫而法身常住。(此果德不迁)   “成山假就于始篑(土笼),修(长)途托至于初步。”   此二句仍喻因果俱不迁。成山之土,全仗成就于第一筐土,积而成山。始篑土与终篑土不异,(始篑喻因,终篑喻果)...故,所以如来化他因行,功流万世而常存。(此因行不迁)成道果德,经百劫而法身常住。(此果德不迁)   “成山假就于始篑(土笼),修(长)途托至于初步。”   此二句仍喻因果俱不迁。成山之土,全仗成就于...

    张秉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20254979.html
  • 当代台湾佛教的佛陀观及其宗教实践

    设有弘化处所,而且在台湾已建立一座具藏传佛教风格的佛寺,从事藏传法门的修持,藏学的研究成果也日渐丰硕。藏传佛教思想在重视佛陀果德的开展下,融摄唯识瑜伽学的"四智"、"五法"理论依据,以大日如来的"五智生...

    廖淑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15955647.html